找到相关内容1233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我所理解的中国哲学心性论

    即同声闻;若言不修,即同凡夫。自性本来具足,但于善恶事上不滞,唤作修道人。取善舍恶,观空入定,即属造作。更若向外驰求,转疏转远。但尽三界,一念妄想,即是三界生死根本;但无一念,即除生死根本,即得... 前言  “”与“性”或“心性”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是被大量运用与诠释的概念,即使在当今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,亦普遍使用“心性论”一词来指涉“”与“性”的相关问题,只不过心性论究竟是讨论什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5666639.html
  • 辩中边论讲要

    修道。本性粗重为俱生烦恼之习气,前颠倒粗重,乃分别烦恼之习气,应行不行为懈怠,不应行而行为放逸也。 “著有”、 “著资财”、 “下劣性”为回向之障。回向者,扩充之谓也。 “不信”、 “...。   一 相品  是相,即所应知之一切法,凡吾之所及者,无不赅摄,故其范围甚广。《般若经》约之为百零八法,更合为染净或有为无为二法。本论乃归之一心,以所应知之一切法,无不与相关连也(般若乎列等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266669.html
  •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

    理应无量也。然聚集此福,亦有方便,即充心之而已。盖圆净法界,为大菩提。法界者,生佛所共,有一众生未成佛,则法界一分不净,是故菩萨念念为众生也。行一福德,普及一切众生,如世理财,涓滴归公,而无有私...之中,复有被甲、发趣、超乘之次。此如临敌,先之皑甲庄严,继之长驱直入,终於杀敌致果,而复超然,向上一着。菩萨亦尔,入地修行先被大心蹬甲,以自严筛,尽摄法界有情於怀,展开,以为行践所依(即堪能负重也)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266680.html
  • 以寺院学风及道风的建立谈僧青年的道业规划

    具有更宽广的、更高远的见识、更无穷的悲愿,共同为了利益尽虚空、遍法界的众生,为长养法身慧命,为真实地离苦得乐、为正法永住世间,而来共同努力。相信发的广狭,动机的纯与杂,将会影响一切护法安僧、弘法...居士译的《清净道论》。北传佛法,特别重视“菩提(大智、大悲、大愿)”的启发,因此在研究经教,讲经说法、广度群生、社会慈善等方面,有值得我们保持并再深入之处。如八大宗派的教理深入与真参实证,是值得中国...

    心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867039.html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广大,遍周法界,去来自由,心体无常,即是般若。一切般若智,则皆从自性而生,不从外入。若识自性,一悟至佛地(一七三页)。至於他的「桦法」,是以一定慧」为本。作者说:  『他以为「定」是「慧体」,「慧」是定用;犹如灯有光,有灯即有光,灯是光之体。这是所谓定慧一体观。他又认为觉性本有,烦恼本无。直接契证觉性,便是顿悟,他说自既不攀缘善恶,也不可沈空守寂,即须广学多闻,识自本心,达诸佛理。因此,他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传

    认为是由于他“为善阴陇”所致。是否还有其他原因,此处不及细究,但至少与他广大而愿行具足有关。  即以《宗镜录》的编撰来说,固然有其时代需要与发展脉络,但若不是永明寿禅师的广大行愿,就不会在他手中完成...华亭镇将”,有说时为“税务专知”等等。也许他是担任华亭镇将这项头衔,而实际上又负责军需、税务等业务;或是前后担任过这些职务。总之,他见到满船鱼虾,就起了恻隐之,以致挪用公款,买来放生。但终于东窗事发,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167358.html
  • 情绪管理(四)

    学习大地的精神,学习它能包容一切万物的。我们可以从大地来养心;可以从大地吸取养分,滋长万物,滋长清净的法。  如果我们被冷气吹到,或是走出去看到风吹草动,我们就要向风学习“文章”。因为风具备移动的...产生,是因为“”太杂乱了。 “”到底在哪里呢?是不可捉摸的。佛陀“四圣谛”的教法,有如现代的治学方式,先把l切现象加以归纳、研究,得到一个结论:人生是“苦—。了解人生是苦以后,再探讨苦的来源,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167453.html
  • 僧教育之宗旨、目标与施实原则

    已然来临的情况下,更扩展其领域,开发其,令彼再以更广大的眼光与愿心,去实践其更为广大的菩萨心行,从而一步步地更向究竟圆满的佛果前进。  关于以上八项“僧教育目标”,尚有两点必须补充说明︰  首先,...他们逐渐懂得真心修道的时候,此时为了避免他们以自利为足,更应导入菩提的认识与发起之课程,以使学僧的住于中道且趋于广大。  以上四点,是就生活、道业等教育理念与教学立场上的需要,而提出的原则。以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367639.html
  • 上师达真堪布法语(365则)

    使功德得以圆满的一种善巧方便。为自己、为某某众生回向,你得到的功德就小,因为你的对境小、小。  36、你能解脱,这是上师三宝的一种期望;你能利益众生,这是上师三宝更大的期望。你为了这些去爱护身体和...了,佛心自现,自然光明。  290、我执我爱、自私自利让你的特别小,什么也容纳不了。我们发出来慈悲、菩提了,心胸打开了,什么都能圆融起来了,这就是解脱。就是要放下我,就要看破我,要知道“我”的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267681.html
  • 石头希迁禅学思想论略

    。大师《参同契》中诸多内容,是可以与《坛经》相印证的。比如“灵源明皎洁,枝派暗相注”与“然依二法,依根叶分布”中,“灵源”与“根”显然是指世人菩提般若之自性,它与《坛经》中“广大,犹如虚空……虚空...禅学思想的两个主要脉胳。第一,六祖是由《金刚经》得的入处,他的彻悟亦是本于此经的“应无所住而生其二语。因而,六祖后来所开示的“无念为宗、无相为体、无住为本一,以及“无相戒”、“无相归依”、“无相忏悔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167805.html